从古到今,梅毒历史发展演变

梅毒(syphilis),又叫杨梅疮、花柳病, 是由梅毒螺旋体(苍白螺旋体,Treponema pallidum, 简称TP)引起的慢性传染病。这种传染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有性传播、接触物出传播以及母婴传播,极少数患者是通过接吻和哺乳等方式传染。这种疾病病情较长,早期时生殖器和皮肤就会受到感染,而后来到了晚期便会侵袭全身所有器官并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。从而导致全身器官都会出现不程度的病变,最后导致死亡。

梅毒与肺结核、麻风并列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。在艾滋病尚未出现之前,梅毒是当时全世界最令人生畏的一种性传播疾病,当然它也是一种较为难以对付的疾病。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中,梅毒被列为乙类传染病进行防治管理。

关于梅毒的历史在医学上和历史学上仍然有许多争议。在中国历史记载中,较早有对梅毒医治记载的是华陀。1920年在安徽亳州藏书家姚氏墨海楼的故纸堆中发现了年代久远的《华陀神医秘传》手写本,其中有15种治梅毒的处方,而且记载了前阴溃烂、脱落、鼻柱将落这些可怕的症状,而华陀能治愈它,“即已脱落者,亦能重生”,实在令人惊叹。

汉朝以后,在治疗花柳病方面也陆续有些记载。例如,隋巢元方《病源侯论二十四·花瘘候》云:“风湿容干皮肤,与血气相搏,其肉突出,如花开状。”《病源候论二十五诸恶疮候》云:“初生如饭粒,破则血出,生恶肉有根,肉出反散如花,诸恶疮久不瘥者亦然。”唐王焘《外台秘要》引《素女经》说:“七伤之情,不可不思。第六之忌,新息沐浴,头身发湿,举重作事,流汗如雨。以合阴阳,风冷必伤。其腹急痛腰脊疼强。四肢酸疼,五脏防响。上攻头面,或生漏沥,云出《古今录验》二十五卷中。”唐孙思邈《千金要方》云:“交合事,蒸热得气,以菖蒲末白梁粉敷合,燥则湿痛不生。”又说:“治阴恶疮,以蜜煎甘草末涂之。”宋窦汉卿《疮伤经验全书》云:“霉疮由于与生疳疮之妇人交合薰其毒气而生。”

以上论述中的所谓“四肢酸痛,上攻头面”,其现象类似梅毒。所谓“恶疮久不瘥”,也可能是梅毒的萌芽。而窦汉卿所云“霉疮由于与生疳疮之妇人交合薰其毒气而生”,更是把这种病与性交联系在一起了。但是,在这些古书上都没有明确提出这是性病、花柳病,而是往往把所谓恶疮与风疠相混。

但在医学上上认为,梅毒最初出现来源于美洲。1492年,航海家哥伦布的水手们从美洲把梅毒带回了欧洲。16世纪以前,中国尚无梅毒的记载,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把梅毒传播到了亚洲。1498年,梅毒出现于印度。大约于1505年,梅毒由印度传入中国广东岭南一带,此后梅毒向中国内地传播。

新中国成立以后,梅毒在中国据称曾一度被消灭,但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,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梅毒和其他性传播疾病一样在中国大陆死灰复燃,而且迅速蔓延。因此,梅毒这种疾病也时刻不断威胁着我们。

https://www.expo2010volunteer.com